鞍山,简称鞍,辽宁省省辖市,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辽东半岛中部,位于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东半岛开放区的重要连接带。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因盛产岫玉,故而又有“中国玉都”之称。鞍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也是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鞍山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和国家名胜千山。
地理环境
鞍山市的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于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400—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树岭次之;山区主峰海拔931米,面积约为5271.44平方公里,占鞍山市总面积的56.97%。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面积约为1232.56平方公里,占鞍山市总面积的13.32%。长(春)大(连)铁路以西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20米,鞍山市海拔最低的是台安县韭菜台乡杨塘村,海拔仅2米;平原面积约为2748.4256平方公里,占鞍山市总面积的29.71%。
鞍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40余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洋河、哨子河。辽河系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经鞍山市境内的最大河流。该河从台安县西佛镇达连泡入境,由新华农场的沟哨子镇出境,经盘山县入渤海。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的东南部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区。
经济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0.5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2.4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07.2亿元,增长12.6%。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4.4:54.3:41.3调整为4.6:53.8:41.6。全年人均生产总值实现68818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0%。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4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373.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131.1亿元,增长9.7%。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4.7:52.3:43。人均生产总值74901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8%。初步核算,2016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增加值504.2亿元,下降16.9%;第三产业增加值836.6亿元,下降7.8%。
鞍山冶铁业有悠久历史,早在汉武帝时就有采矿及冶铁业,唐朝以后更加发达。鞍山钢铁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工业以钢铁为主,还有冶金、石油、化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食品、服装、皮革等。经过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多年建设发展,鞍山奠定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鞍山是辽宁中南部商贸物流中心,辽东半岛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鞍山市累计利用外资14亿美元,现有外商投资企业660余家。
交通
境内有沈海高速公路、丹锡高速公路、京哈高速公路,国道202,省道101、102、307、309、312、316、321、322等公路。哈大高铁、沈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哈铁路、京沈高速公路途经鞍山。鞍山机场,位于鞍山市西南11.8公里处,机场航站区总建筑面积2607.13平方米,机场等级4C,跑道长度2600×50米,平行滑行道为2500×25米,停机坪247×90米,机场围界9.8公里,消防等级为5级,属于利用空军机场开展民航包机运输飞行业务。
宗教
鞍山现共有五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佛教于南北朝时的北魏传入辽东,鞍山随即有了佛教徒的踪迹。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佛教徒长期栖居于深山岩洞或简陋的居室中。如千山大安寺的中峰岩洞和通明峰西峭壁上的古庵遗址等,就是佛教徒最初栖居修行的地方。到了唐初,千山出现了禅室、殿堂等小型禅修殿宇和石室。后来,便逐渐形成了龙泉、祖越、香岩、大安五大寺院。在唐代,千山就初步成为东北地区佛教的聚集地。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考察,道教传入鞍山地区,当是在清初。康熙六年(1667年),沈阳太清宫道长郭守真派其弟子刘太琳、王太祥到千山传道,他们开始栖身于祖越寺罗汉洞,也就是今天无量观的罗汉洞。后来他们经过各方面资助艰苦创业,建成无量观,成为千山道教祖庭,也称为老观。
伊斯兰教于元代初期首先传入鞍山沙河一带,后来在那里建立了清真寺。清初传入海城和岫岩,乾隆廿一年传入台安。在清代,海城城里、牛庄、腾鳌,在台安的西佛、达牛、富家,在岫岩城里,都建了清真寺。鞍山地区的天主教是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神甫传入海城牛庄,并建立天主教堂,规模宏阔,极具观瞻。以后又在海城城内建立天主教堂。基督教最早于光绪元年(1875年)由英国基督教牧师约翰携家眷自山东烟台经营口到海城传教。约翰在中国的名字为马钦民,他到海城不久,先后在海城城里以及牛庄、腾鳌、接管堡建立基督教堂,教徒共有几百人。
旅游
2012年接待中国旅游者29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接待入境旅游者39.0万人次,增长22.7%。鞍山市旅游总收入29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增长31.2%。
鞍山是辽宁省第三大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又因盛产岫玉而被称为“中国玉都”。鞍山旅游资源丰富,有千朵莲花山、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的汤岗子温泉、世界玉佛之最的玉佛苑、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白云山,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