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千零一夜》的热播,迪丽热巴由一枚连考三年都落败的小迷妹,变成被花艺大师邓伦“有心”栽培的花艺师,凭着她对鲜花的认识与独特的颜色搭配,短短数月在“花加”混得风生水起。花艺师迪丽热巴把鲜艳的花朵展现在衣服上,洋溢着春天百花齐放的生机与馨香,牡丹花,百花之王,有着宝贵、雍容华贵之意,端庄秀雅,一颦一笑都展现出少女国色天香的独特韵味,当简洁雪白色的修身长裙,融入国花牡丹花的印花后更显出穿着的高洁品质,惊艳连连。

牡丹花自古享有盛名,是著名的花卉。牡丹花花色美艳,花香浓郁,众多的爱花人士对牡丹花趋之若鹜,因牡丹花花大而香,拥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还被广泛运用于古诗文化和绘画作品中,深受人们的喜欢。下面我们一起来走进牡丹花的历史,品一品这花中之王的韵味。

文化典故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的由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从前,在洛阳北邙山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小两口男耕女织,恩恩爱爱,但有一样不顺心,成亲三年还没有孩子。医也求了,神也拜了,不见灵验。这天,小两口从一只凶猛的老鹰的爪下救下一只美丽的鹦鹉。鹦鹉知道小两口的心事,从邙山仙人台上衔回来了灵芝草。妻子吃了灵芝草,不多久,生了个胖小子,取名叫鹦哥。

鹦哥10岁那年,邙山上流行一种病,好多人染病卧床不起,爸爸不幸去世,妈妈也奄奄一息。鹦哥决心找到仙人台,挖来灵芝草为妈妈治病。他走呀,走呀,也不知趟过几条河,翻过几道岭,眼看走不动了,迎面遇到一位白胡子爷爷。白胡子爷爷问小鹦哥为啥出远门,鹦哥说要找灵芝草救妈妈。白胡子爷爷摇头说,你妈得的是冷热病,灵芝草治不好。他交给鹦哥一块石头,说:“你把这石头磨成钥匙,你妈的病才有指望。”说完,白胡子爷爷不见了。

鹦哥来到河边,找块青石就磨开了石头。手磨出血来了,膝盖跪出血来了,这样三天三夜,石头终于磨成钥匙。白胡子爷爷又出现了。他笑着夸赞小鹦哥一番,说,这钥匙能打开王母娘娘瑶池的门,那里面放有金丹,一粒就可救你妈妈的命。说完,吹口仙气把鹦哥送到了天宫。鹦哥用石头钥匙开了瑶池的门,找到了金丹葫芦,倒出一粒金丹。他刚要出门,又想起邙山的乡亲们也需要金丹救命,便把葫芦来个底朝天,尽其衣兜装满金丹。

也许是时间耽误太久,王母娘娘发现金丹被偷,急忙仗剑追来。鹦哥哪能跑过王母!正在焦急,忽从云缝间见地上已是邙山,便不顾一切把金丹全部撒下,心想:我大不了一死,但乡亲们谁拾到金丹,或可保住一命。王母娘娘抓住鹦哥,便要处死,白胡子爷爷不知从哪里又冒出来。原来,他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对王母娘娘说:“难得这孩子为乡亲们治病,可饶他不死。”王母娘娘慈悲为怀,点头应允。仙翁又告诉鹦哥,你撒下的金丹会即刻长出一种奇花,可用它的根熬药治病,定安然无恙。

鹦哥回到邙山,果见满山遍野都是鲜花。他把经历告诉了妈妈和乡亲,大家把花根刨出来熬药汤,喝了病立马好了。因这花是王母娘娘的金丹变的,人们给这花取名“母丹”,后又改为牡丹。

牡丹与武则天

据说那是一年寒冬,武则天兴致大发,约着嫔妃一起饮酒赏雪。突然间,她扫到白雪中有一抹红,过去细看,竟是红梅盛开,配着点点白雪,甚是好看。武则天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诗一首,嫔妃们见女皇开心,都举杯敬酒,这时有个嫔妃开口:“皇上,这梅花虽美,但也是一枝独秀,您若下旨让百花齐放,不是更称心愿了吗?”有嫔妃反对到:“现在这个时节,正是梅花开放,待到来年春天,方可百花齐放。”武则天大笑:“春天百花齐放不足为奇,这雪天若是百花盛开,才合我心意。”嫔妃们见女皇已有醉意,便劝她早些回去歇息。

武则天被搀回宫中,兴致未减,还想着这百花齐放的事,便写了首诗: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然后让宫女拿去烧了报花神知晓。话说花神见到这诏书一时吓坏了,赶紧凑到一起商量,几个胆小的花神都道:“武则天心狠手辣,如果不开花,肯定是要怪罪惩戒,咱们就开了吧。”不少花神随之附和。只有牡丹花神坚决反对:“这百花都有各自开放的时节,一年四季,当遵从规律,武则天这旨下得太不讲道理了,咱们不可如此。”众花神虽觉得牡丹花神说得在理,但内心忌惮武则天,想着还是顺从了吧。

到了第二天一早,便有宫女来报,说百花真的盛开了,武则天大喜,本以为只是酒后兴起,不想到成真了,她急忙起身去看。只见这桃花、李花、兰花等一个个全开了,衬着白雪,五颜六色,景象迷人,看呆了文武百官。武则天内心欣喜,正得意着,突然她看到了一片荒芜的牡丹,脸色顿时沉下来,说到:“百花都遵旨开放,这牡丹花竟敢不开,给我放火烧了。”只见一片熊熊大火,牡丹很快被烧焦了,武则天还不解气,又下旨把牡丹连根拔了全扔去洛阳邙山,让牡丹断子绝孙。

谁知这牡丹花十分坚强,到了邙山,入土扎根。来年春天,满山开满了牡丹花。这里的人们很喜欢牡丹花,便家家种植,牡丹仙子很是开心,一到时节,便让花朵争相开放。后来,这里的牡丹便有了“焦骨牡丹”的称号 ,众花神因欣赏牡丹仙子的气节,拥戴她为“百花之王”。

隋炀帝与牡丹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杨贵妃与牡丹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欧阳修与牡丹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蒲松龄与牡丹

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

与牡丹

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1950年冬的一天,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

喜欢牡丹的人们,敬佩牡丹仙子的不惧强权、又敢于为民舍弃自我的牺牲精神,称这种牡丹为焦根牡丹,赞扬牡丹花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