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属于木犀科、丁香属,拉丁名是Syringa oblata ,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著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花两性,呈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花色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由其制成的丁香油、丁香酚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

丁香是由未开放的花蕾芽,经干燥而制得,状似圆头钉子,其香味浓烈,口感苦,烹饪之后变得温和。丁香属一种芳香健胃剂,能促使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在法国,“丁香花开的时候”意指气候最好的时候。生日是5月17日或者6月12日的人的幸运花是丁香花。在西方,该花象征着“年轻人纯真无邪,初恋和谦逊”。

形态特征:丁香的花两性,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与叶同时抽生或叶后抽生;具花梗或无花梗;花萼小,钟状,具4齿或为不规则齿裂,或近截形,宿存;

花冠漏斗状、高脚碟状或近幅状,裂片4枚,开展或近直立,花蕾时呈镊合状排列;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至花冠管中部,内藏或伸出;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丝状,短于雄蕊,柱头2裂。

生长习性:丁香属主要分布于亚热带亚高山、暖温带至温带的山坡林缘、林下及寒温带的向阳灌丛中。生山坡丛林、山沟溪边、山谷路旁及滩地水边,海拔300-2400米。

丁香的栽培品种属庭园普遍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稍耐阴,阴处或半阴处生长衰弱,开花稀少。具有一定耐寒性和较强的耐旱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耐瘠薄,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忌在低洼地种植,积水会引起病害,直至全株死亡。落叶后萌动前裸根移植,选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向阳处种植。

丁香的繁殖方式:该属物种大部分可以人工栽培和种植,通常的繁殖方法有播种、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繁殖。播种苗不易保持原有性状,但常有新的花色出现;种子须经层积,翌春播种。夏季用嫩枝扦插,成活率很高。

嫁接繁殖:是主要繁殖方法,以小叶女贞作砧木,行靠接、枝接、芽接均可。

播种繁殖:可于春、秋两季在室内盆播或露地畦播。北方以春播为佳,于3月下旬进行冷室盆播,温度维持在10-22℃,14-25天即可出苗,出苗率40%-90%,若露地春播,可于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

播种前需将种子在0-7℃的条件下砂藏-2个月,播后半个月即出苗。未经低温砂藏的种子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才能出苗。可开沟条播,沟深3厘米左右,株行别具匠心厘米乘以10厘米。

无论室内盆播还是露地条播,当出苗后长出4-5对叶片时,即要进行分盆移栽或间苗。分盆移栽为第盆1株。露地可间苗或移栽-2次,株行别具匠心为15厘米乘以30厘米。

扦插繁殖:可于花后1个月,选当年生半木质化健壮枝条作插穗,插穗长15厘米左右,用50-100PPM的吲哚丁酸水溶液处理15-18小时,插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个月后即可生根,生根率达80%-90%。

扦插也可在秋、冬季取木质化枝条作插穗,一般于露地埋藏,翌春扦插。嫁接可用芽接或枝接,砧木多用欧洲丁香或小叶女贞。华北地区芽接一般在6月下旬-7月中旬进行。接穗选择当年生健壮枝上的饱满休眠芽。

以不带木质部的盾状芽接法,接到离地面5-10厘米高的砧木干上。也可秋、冬季采条,经露地埋藏于翌春枝接,接穗当年可长至50-80厘米,第二年萌动前需将枝干离地面30-40厘米处短截,促其萌发侧枝。

丁香的病害防治:危害丁香的病害有细菌或真菌性病害,如凋萎病、叶枯病、萎蔫病等,另外还有病毒引起的病害。一般病害多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时期。害虫有毛虫、刺蛾、潜叶蛾及大胡蜂、介壳虫等。应注意防治。

丁香在过湿情况下,易产生根腐病,轻则停止生长,重则枯萎以死。丁香常见虫害有家茸天牛,为害枝干;还有蓑蛾、刺蛾、蚜虫等为害嫩枝及叶。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雾杀之。

丁香的园林用途: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全世界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

可丛植于路边、草坪或向阳坡地,或与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缘,也可在庭前、窗外孤植,或将各种丁香穿插配植,布置成丁香专类园。还宜盆栽,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丁香对二氧化硫及氟化氢等多种有毒气体,都有较强的抗性,故又是工矿区等绿化、美化的良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