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楂(学名:CrataeguscuneataSieb.&Zucc.),是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科、山楂属小乔木。高可达6米;枝刺细,小枝粗壮,圆柱形,当年生枝条紫红色,有光泽,二年生枝条暗紫色,冬芽卵形,叶片宽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裂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上下两面无毛;

叶柄无毛;托叶草质,边缘有粗腺齿,伞房花序,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苞片膜质,线形,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卵形,花瓣宽倒卵形,白色;果实球形,红色;5-6月开花,7-8月结果。分布于中国新疆中部及西部。生长于山坡沟边或路旁。俄罗斯,塔什干绿洲有栽培。

野山楂的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达15米,分枝密,通常具细刺,刺长5-8毫米;小枝细弱,圆柱形,有稜,幼时被柔毛,一年生枝紫褐色,无毛,老枝灰褐色,散生长圆形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圆钝,无毛,紫褐色。

叶片宽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2-6厘米,宽1-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下延连于叶柄,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顶端常有3或稀5-7浅裂片,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具稀疏柔毛,沿叶脉较密,以后脱落,叶脉显著;叶柄两侧有叶翼,长约4-15毫米;托叶大形,草质,镰刀状,边缘有齿。

伞房花序,直径2-2.5厘米,具花5-7朵,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梗长约1厘米;苞片草质,披针形,条裂或有锯齿,长8-12毫米,脱落很迟;花直径约1.5厘米;萼筒钟状,外被长柔毛,萼片三角卵形,长约4毫米,约与萼筒等长,先端尾状渐尖。

全缘或有齿,内外两面均具柔毛;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长6-7毫米,白色,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药红色;花柱4-5,基部被绒毛。果实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2厘米,红色或黄色,常具有宿存反折萼片或1苞片;小核4-5,内面两侧平滑。花期5-6月,果期9-11月。

野山楂的繁殖方式:野山楂的繁殖方式可采用嫁接繁殖和播种繁殖两种方法

嫁接繁殖:嫁接繁殖时,最佳嫁接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砧木同为山楂树,嫁接方式采用芽接。芽接后7天进行检查,接芽新鲜未皱缩、叶柄落或呈绿色一触即落者为成活;

如接芽变黑,芽片皱缩,叶柄僵死在芽上即未成活,应马上补接。嫁接后的第二年早春树液流动前,对所有芽接上方0.4厘米处剪砧,剪口要平滑并向接芽背面稍倾斜。解除塑料绑条。砧冠剪除后,砧末基部将发出大量萌孽,尽早抹除。

播种繁殖:播种繁殖时,为了使野生山楂果提早采种出苗快,可在种子的生理成熟期内即进行采收。8月中旬至9月上旬,山楂果实初着色期进行采果。这时种子基本成熟,而种核还没有完全骨质化,缝合线也不太紧,利于出苗。种子经沙藏后,少数萌动发芽,即可播种。

播种后一般7—10天出苗。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揭去地膜,3—4片真叶时,按10厘米的株距定苗,保证每亩留苗2万株以上当幼苗出齐和定苗后,及时松土除草。松土不宜过深,以免伤根。

幼苗长到15~20厘米,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0千克。此后每月追肥一次,并浇透水,在嫁接前5天灌一次大水。当小苗长到20厘米时摘心,并尽早摘去苗木基部10厘米以下生的分枝。

野山楂的栽培技术:山楂不易滋生病害,少有花腐病和白粉病发生。花腐病为害叶片、新稍和花果,可在清园的基础上于萌芽前喷布波美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布波美0.4度石流合剂或700倍50%甲基托布津药剂,同时兼防白粉病。

虫害主要有金龟子类和刺蛾为害,主要伤及叶片和花器,具体防治中可参照苹果和梨树的虫害发生规律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