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
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自然花期8月到次年4月,花成大型,由内向外,呈发散型,有浓郁香气,可广泛用于园艺栽培和切花。月季的适应性强,耐寒、耐旱,不论地栽、盆栽均可,适用于美化庭院、装点园林、布置花坛、配植花篱、花架,月季栽培容易。
可作切花,用于做花束和各种花篮,月季花朵可提取香精,并可入药。也有较好的抗真菌及协同抗耐药真菌活性。红色切花更成为情人间必送的礼物之一,并成为爱情诗歌的主题。
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月季花荣秀美,姿色多样,四时常开,深受人们的喜爱,中国有52个城市将他选为市花,1985年5月月季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第五位。
形态特征:月季花是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小叶3-5,稀7,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
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上面暗绿色,常带光泽,下面颜色较浅,顶生小叶片有柄,侧生小叶片近无柄,总叶柄较长,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部分成耳状,边缘常有腺毛。
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厘米;花梗长2.5-6厘米,近无毛或有腺毛,萼片卵形,先端尾状渐尖,有时呈叶状,边缘常有羽状裂片,稀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
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凹缺,基部楔形;花柱离生,伸出萼筒口外,约与雄蕊等长。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红色,萼片脱落。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生长习性:月季花对气候、土壤要求虽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微酸性、排水良好的的壤土较为适宜。性喜温暖、日照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大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天为15-26℃,晚上为10-15℃。
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有的品种能耐-15℃的低温和耐35℃的高温;夏季温度持续30℃以上时,即进入半休眠,植株生长不良,虽也能孕蕾,但花小瓣少,色暗淡而无光泽,失去观赏价值。
月季花的繁殖方式
嫁接法:嫁接常用野蔷薇作砧木,分芽接和枝接两种。芽接成活率较高,一般于8至9月进行,嫁接部位要尽量靠近地面,具体方法是:在砧木茎枝的一侧用芽接刀于皮部做“T”形切口。
然后从玫瑰的当年生长发育良好的枝条中部选取接芽。将接芽插入“T”形切口后,用塑料袋扎缚,并适当遮荫,这样经过两周左右即可愈合。
播种法:即春季播种繁殖。可穴播,也可沟播,通常在4月上中旬即可发芽出苗。移植时间分春植和秋植两种,一般在秋末落叶后或初春树液流动前进行。
分株法:分株繁殖多在早春或晚秋进行,方法是将整株玫瑰带土挖出进行分株,每株有1至2条枝并略带一些须根,将其定植于盆中或露地,当年就能开花。
扦插法:一般在早春或晚秋玫瑰休眠时,剪取成熟的带3至4个芽的枝条进行扦插。如果嫩枝扦插,要适当遮荫,并保持苗床湿润。扦插后一般30天即可生根,成活率70%至80%。扦插时若用生根粉蘸枝,成活率更高。
压条法:一般在夏季进行,方法是把玫瑰枝条从母体上弯下来压入土中,在入土枝条的中部,把下部半圈树皮剥掉,露出枝端,等这根枝条生出不定根并长出新叶以后,再与母体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