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烛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9米;分枝多,老枝紫褐色,无毛。叶薄革质,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有花多数,苞片叶状,披针形,花梗短,花冠白色,花丝细长,花盘密生短柔毛。浆果熟时紫黑色,花果期6~10月。
分布东南亚,南至南太平洋的新赫布里底群岛,北经越南、缅甸、达琉球群岛及小笠原群岛,西至印度(南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仅少数分布至西南。南烛的枝叶有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子亦有强筋益气,固精驻颜。
形态特征:南烛的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4~10厘米,有多数花,序轴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苞片叶状,披针形,长0.5-2厘米,两面沿脉被微毛或两面近无毛,边缘有锯齿,宿存或脱落,小苞片2,线形或卵形,长1~3毫米,密被微毛或无毛;
花梗短,长1-4毫米,密被短毛或近无毛;萼筒密被短柔毛或茸毛,稀近无毛,萼齿短小,三角形,长1毫米左右,密被短毛或无毛;花冠白色,筒状,有时略呈坛状,长5~7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
稀近无毛,内面有疏柔毛,口部裂片短小,三角形,外折;雄蕊内藏,长4-5毫米,花丝细长,长2~2.5毫米,密被疏柔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长为药室的2~2.5倍;花盘密生短柔毛。
南烛的浆果直径5-8毫米,熟时紫黑色,外面通常被短柔毛,稀无毛。南烛的花期6~7月,果期8~10月。该种分布至云、贵高原及台湾,植株上出现了一些变异:花序各部分毛变少甚至近于无毛;苞片变小。
生长习性:南烛生于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米的山地。 南烛喜温暖气候及酸性土地,耐旱、耐寒、耐瘠薄,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南烛产中国台湾省、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分布朝鲜、日本(南部),南至中南半岛诸国、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南烛的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南烛的栽培技术
繁殖播种: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种为主。扦插繁殖,于春季取一年生N,JN木质化的健壮枝条,剪去下部叶片,在梅雨季节前扦插。播种繁殖,将去年秋季采摘的浆果用0.3%高锰酸钾液浸种后。
于早春直接播种即可。播种宜用浅盆、木箱或地床, 以排水良好的粗砂粒铺于底部。撒播后,薄覆一层细土。灌水少量多次。出苗后,每周喷1次0.5%~1%的波尔多液,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移植。
管理方法:肥水管理。盆栽土可将腐殖土、炉灰按1:1的比例配制。春季可每月追施1次磷肥,花后施以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幼果期喷施壮果蒂灵,果实膨大期施用追肥。
此期氮、磷施用量要分别占到年施肥总量的10%、5%和10%,确保有足够的营养供树体生长发育。碱性土质地区浇水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
整形修剪:整形修剪一般在早春或冬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以保证树冠和树型的完美。修剪口涂抹愈伤防腐膜。
南烛的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南烛最常见的病害是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梅雨季节, 可将波尔多液和其他保护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每隔15天左右喷洒1次,降雨多时7~10天喷1次。
虫害防治:南烛最常见的虫害是红蜘蛛,多在6~8月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可用73%克螨乳油 1000~3000倍液、0.9%齐螨素乳油5000~6000倍液、20%螨死净25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