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蔓是萝藦科,吊灯花属多肉植物的指名亚种。多年生,植株从带有结节的块茎中生出并匍匐生长,块茎灰色,质地坚硬、有褶皱。从中萌生出数根紫色、线状的匍匐茎。该种会在叶腋处长出圆形块茎,称“零余子”,有贮存养分、水分及繁殖的功用。

叶对生,肥厚肉质,呈心形;叶深绿色,叶面上有灰、白色网状花纹,叶背呈紫红色。花朵自叶腋生出,较细长,壶状,为鲜艳的红褐色。花托隆起,紫色。果实羊角状。

该种自然分布于南非、斯威士兰、肯尼亚和津巴布韦共和国。性喜散射光,忌强光直射。较耐旱,不喜肥,其根部有硕大的块茎,能够储存养分和水分。爱之蔓一般采用扦插、压条和块茎繁殖,其茎叶纤细,形态优美,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该种块茎呈灰色,木质化;质地坚硬、有褶皱。直径约5厘米。从中萌生出数根紫色、线状的匍匐茎。爱之蔓的匍匐茎最长可以达到1-2米,但通常不会超过45厘米。该种会在叶腋处长出圆形块茎,称“零余子”,有贮存养分、水分及繁殖的功用。

新生的块茎可以为原有的匍匐茎分枝。叶对生,长1-1.5厘米,宽约1.5厘米,沿匍匐茎排列,每隔约8厘米有一对。叶肥厚肉质,呈心形,叶柄较短。叶深绿色,叶面上有灰、白色网状花纹,叶背呈紫红色;

生长习性:爱之蔓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但也能耐受夏季35℃的高温,能耐受冬天10℃左右的低温,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性喜散射光,忌强光直射。不喜肥,特别忌施高磷钾肥。由于其根部有硕大的块茎,能够储存养分和水分,因而是一种非常耐旱的植物。

繁殖方法:可以采取扦插、压条、零余子(块茎)和播种繁殖。其中,由于在栽培中不容易获取种子,所以一般不会采用播种繁殖。

扦插:该种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般从植株上剪取带2个以上茎节的茎段作为插条,将插条于通风处放置10分钟左右待渗出液晾干后,再将插条扦插于准备好的栽培介质中,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以增加空气湿度,加快生根;在适温条件下2~3周即可生根,待根系长到2~3cm时换盆移栽。

块茎:类似于扦插繁殖,只是插条带有零余子(块茎),该种方法比扦插繁殖更容易生根,成活率较高,但零余子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株龄和充足的营养,在家庭种植中较少产生零余子。

压条:一种较好的繁殖方法,不伤害植株,压条有充足的营养供给,生根也较容易,成活率高,是最安全的一种繁殖方法。高压繁殖一般选择生长健壮的枝条,将其平放在栽培基质上。

将茎节处用针刺一小伤口,然后将茎节用弯成“u”形的细铁丝固定在基质中,上覆少量基质,保持湿度,3周左右即可看到茎节肥大并长出新根,待根系长到2~3cm长时剪下此带根的茎段移栽即可。

栽培技术

选盆:爱之蔓养殖建议使用陶盆,陶盆有一定的透气性,泥盆水分流失过快,塑料盆保水过强、透气性差。悬吊栽培一般可选择10-15cm的陶瓷艺术花盆;如果作为绿植窗帘或屏风来栽培,需选择或自制长条形花盆。换盆时看花盆大小适当添加一些底肥,两年换盆一次。

配土:需选择排水良好的栽培介质,可以采用花市很容易买到的多肉类专用土7份、粗砂2份、珍珠岩1份。亦可选择使用水苔或是混合基质。混合基质以草炭土、珍珠岩、河沙按6:1:3的比例配制而成。两种配土均能保持良好的排水和通气性能,又含有一定的养分,利于管理。

环境:爱之蔓性喜排水性良好、通气性佳的栽培基质,在适温下爱之蔓植株生长健壮,节间长度适宜,植株整体美观;高温高湿条件下植株容易徒长,节间拉长,观赏性不佳,且容易滋生病虫;温度较低,植株生长减缓,节问缩短,温度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植株有冻伤的危险。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控制好温度。春、夏季是该种生长旺盛季,夏季需注意降温,冬季防寒,北方地区栽培冬季必须移至室内越冬。也可以一年四季养护在室内的阳台,只需经常打开窗户通风即可。

光照:该种性喜散射光,夏季要避免强光照射,否则容易引起叶片灼伤,影响植株生长。一年中春、秋、冬三季每天可以见二小时左右的晨光,夏季散光即可,但如果养护环境长期过阴而光线不足,则会造成节间易徒长,失去观赏价值。

水肥:爱之蔓有硕大的块茎,能储存大量水分,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浇水要做到“见干见湿”,切忌基质长期过湿,否则容易造成块茎腐烂以至植株死亡。

爱之蔓不喜肥,栽培介质如果选择混合基质,年施1~2次肥即可;如果选择水苔,则需每季度施1次薄肥。爱之蔓性忌高磷钾肥,肥料可选择高氮复合肥;当磷钾肥过量时,叶片畸形甚至停止发育,影响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