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麦冬门,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为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麦冬,以块根入药。

性味功能:甘、微苦、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吐血、咯血、肺痈。主产于四川、浙江。沿阶草除东北外,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麦冬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所有。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短粗,具细长匍匐茎,有膜质鳞片。须根端或中部膨大成纺锤形肉质块根 。叶基生成密丛、线形,略坚挺外弯,长10~50厘米,宽 约2~4毫米。

边缘粗糙有细齿,主脉不隆 起。花被6片,基部短,披针形,浅紫或青兰色,形小。花柄极短,花期7~8月。桨果球形碧蓝色,直径4~6毫米左右,果熟期11月。

形态特征:麦冬的花葶长6-15(-27)厘米,通常比叶短得多,总状花序长2-5厘米,或有时更长些,具几朵至十几朵花;花单生或成对着生于苞片腋内;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最下面的长可达7-8毫米;花梗长3-4毫米,关节位于中部以上或近中部;

花被片常稍下垂而不展开,披针形,长约5毫米,白色或淡紫色;花药三角状披针形,长2.5-3毫米;花柱长约4毫米,较粗,宽约1毫米,基部宽阔,向上渐狭。种子球形,直径7-8毫米。麦冬的花期5-8月,果期8-9月。 

因此植物体态变化较大,例如叶丛的密疏,叶的宽狭4长短等有时有明显的不同;但其花的构造变化不大,尤其花被片在花盛开时仅稍张开,花柱基部宽阔,一般稍粗而短,略呈圆锥形等性状很一致,是鉴别本种的主要特征。

生长习性:麦冬喜温暖湿润,降雨充沛的气候条件5-30℃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气温15-25℃,低于0℃或高于35℃生长停止,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要求光照充足,尤其是块根膨大期,光照充足才能促进块根的膨大。

麦冬对土壤条件有特殊要求,宜于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碱性砂质壤土,种植土壤质地过重影响须根的发生与生长,块根生长不好,沙性过重,土壤保水保肥力弱,植株生长差,产量低。

最适宜种植在河流冲积坝的一、二级阶地,河流冲积坝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新冲积土,土壤黏沙适中,能满足麦冬生长需要,河流一、二级阶地多能形成自流灌溉渠道网,其灌溉条件能提供麦冬生长的水分需求。

麦冬的作用用途

绿化价值:麦冬还具有很高的绿化价值,它有常绿、耐荫、耐寒、耐旱、抗病虫害等多种优良性状,园林绿化方面应用前景广阔。银边麦冬、金边阔叶麦冬、黑麦冬等具极佳的观赏价值,既可以用来进行室外绿化,又是不可多得的室内盆栽观赏佳品,其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国外开发了很多观赏麦冬品种。

经济价值:麦冬因其块根是名贵的中草药,而成为农民种植的一种高效经济作物。也是中国常用中药材,广泛用于中医临床,为多种中成药及保健食品原料。

麦冬的文化背景:麦冬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的上品药物,同时,也是一直被人们称为生于阶沿,用为上品的养生佳品。我们所熟悉的那枣核形的药材,则是来自于其的肉质块茎。麦冬在河南禹州被人民称为“禹韭”。

禹韭之名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地里的庄稼丰收了,老百姓产的粮食吃不完,大禹就命令把剩余的粮食倒进河中,河中便长出了一种草,即麦冬。人们称此草“禹余粮”。由于此草产于禹州,叶窄而细长,形似韭菜,故叫做“禹韭”、“禹霞”。

此草具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的功效,故又被称为“不死药”。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麦冬能改善心肌收缩力,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由它作为主要成分的生脉散药剂,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生脉”或“复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