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蕨的别名很多,主要以其叶形和生态环境来命名。全丛颜色嫩绿,叶片披拂,极有风姿,配山石盆景尤妙。地栽应选背阴湿润处,可供成片、成行绿化。叶可配插花。

盆栽可点缀书桌、茶几、窗台和阳台,也适用于客厅、书房、卧室做悬挂式或镶挂式布置。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泻的功效、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形态特征:凤尾蕨的叶簇生,二型或近二型;柄长30-45厘米(不育叶的柄较短),基部粗约2毫米,禾秆色,有时带棕色,偶为栗色,表面平滑;叶片卵圆形,长25-3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

不育叶的羽片(2)3-5对(有时为掌状),通常对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罕有三叉),向上的无柄,狭披针形或披针形(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0-18(24)厘米,宽1-1.5(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

叶缘有软骨质的边并有锯齿,锯齿往往粗而尖,也有时具细锯齿;能育叶的羽片3-5(8)对,对生或向上渐为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对有短柄并为二叉,偶有三叉或单一,向上的无柄,线形(或第二对也往往二叉),长12-25厘米,宽5-12毫米。

先端渐尖并有锐锯齿,基部阔楔形,顶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下延。主脉下面强度隆起,禾秆色,光滑;侧脉两面均明显,稀疏,斜展,单一或从基部分叉。叶干后纸质,绿色或灰绿色,无毛;叶轴禾秆色,表面平滑。

生长习性:凤尾蕨喜温暖阴湿环境,此草有一定的耐寒性,但低于-10度时叶梢会冻枯黄,稍耐旱,怕积水,很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中。 原产中国和日本,广泛分布于除云南外的长江以南,向北到河南南部。

不论山地丘陵、平原、海岛或城市、乡村均有生长。多生于山谷石缝,井边或灌木林缘阴湿处。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和稍潮湿环境,也耐半阴,极耐干旱。生长适温昼温为21-26度,夜温为10-15度。

耐寒,越冬温度不低于5度,冬季在室内养护,叶片仍柔嫩翠绿,冬季时要少浇水,多见阳光。在夏季畏直射阳光,应适当遮光,否则直射时间过长会造成叶片卷曲。

凤尾蕨的养殖方法

培育:分株全年都可进行,只要注意遮荫保湿。建筑物的背阴处和屋后井边较多野生品种,也可将其挖取上盆。用孢子繁殖则应在孢子成熟后,用信封收集起来,然后撒在由腐叶土和碎砖混合的基质上。

放阴湿处,不久即可萌发,待苗长至一程度时分栽上盆。栽培时宜用排水、保水性好的基质,可用园土、泥炭和碎砖各1份配制。上盆前,盆底最好垫上碎砖作排水层。

生长期要保持盆土湿润,并经常喷水使其周围环境有较高的湿度,这一点对其健壮生长,增加其青翠外观很有关系。新换盆的,半年内可以不必施肥,以后每月施二次有机液肥。养植环境以不见阳光的背阴湿润处为好,多受直射光照容易干燥枯瘪,叶尖易出现枯黄。

盆栽注意:喜半阴,遮住的阳光或透过窗帘的充足光照。植物能接受的最高和最低温度。10-22度。浇水要多,植物生长期每2-3天浇水1次,温度超过24度时每天浇水要多 植物生长期每2-3天浇水1次,温度超过24度时每天建议:如果植物干枯,请齐茎剪掉所有叶片,并浸湿盆土,新叶将会长出。

盆栽方法:所用盆器以塑料花盆为好,因为它清洁卫生,保水力强。风尾蔗喜欢含钙质较多的栽培基质,盆土可以使用掺有1%旧墙灰的砂质壤土。夏秋两季,应该每天给植株浇水一次。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春两季里,必须保持盆土处于微潮状态浇水不要太多。

如果有条件,最好经常给植株喷洒些清水,但是所用之水应该是软水,要是收集不到雨水,可以使用凉开水,这样能够使风尾蕨的叶片显得更加青翠可爱。在凤尾蕨生长旺盛阶段,间隔两周左右追施一次稀薄的液体肥料就行。

结合换盆,也可以往盆土里掺入少许毛发作为基肥。凤尾蕨受到强烈的日光直射,就会出现叶片失绿,叶尖枯萎的现象。因此,除了冬季能够使棺抹接受少量直射夜光之外,其余时间应该将其放在阴暗之处或没有日光直射的明亮地方。在l5℃至25℃的温度环境里,风尾蕨生长良好。

严寒季节,只要最低气温不低于0℃也能保证其顺利存活下来。但是此时植株会出现较多的黄叶,发生这种情况不用担心,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升高,用不了多久植株就能长出大量新叶。

注意不要急于把正在变黄的叶片剪去,因为它们在死亡前还能将体内所贮的可转运营养物质输送到正在生长的嫩叶中去。凤尾蕨的繁殖容易,如果采用分株繁殖,则可将繁茂的老株于夏季从花盆中磕出,用利刀分割成数丛另行栽种即可。

如果选用孢子繁殖则可在高温季节里把成熟叶片背面的孢子小心分离下来,直接撤播于刚刚浇过一次水的盆土表面,不用覆土,只要使用—块玻璃盖在播种容器上保持湿度就行。

然后将盛有孢子的栽培容器移入至无口光直射的明亮之处,在25℃左右的温度条件下,用不了多久孢子就能萌发。待小苗高约3厘米时,就可以把这些新繁殖的凤尾蕨分栽到小花盆中进行正常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