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锦花为石蒜科石蒜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原产于长江下游地区,分布于中国大陆的浙江、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常生长在阴湿山坡和竹林中。花期8-9月,开淡紫红色花,花色幽雅。
换锦花原产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性耐寒,喜阴湿环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越冬。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生长最好。地上部有夏、冬两季休眠习性。以分球繁殖为主,春、两季用鳞茎分栽。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在一般土壤中均能生长。适用于多年生混合花境、林下丛栽,也宜作盆栽和切花。
形态特征:换锦花的花茎高约60厘米;总苞片2枚,长约3.5厘米,宽约1.2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6朵;花淡紫红色,花被裂片顶端常带蓝色,倒披针形,长约4.5厘米,宽约1厘米,边缘不皱缩;花被筒长1-1.5厘米;雄蕊与花被近等长;花柱略伸出于花被外。花期8-9月。
换锦花早春出叶,叶带状,长约30厘米,宽约1厘米,绿色,顶端钝。 换锦花是草本植物。鳞茎卵形,直径约3.5厘米。换锦花的蒴果具三棱,室背0.3开裂;种子近球形,直径约0.5厘米,黑色。
生长习性:换锦花性耐寒,喜阴湿环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越冬。土壤以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生长最好。冬季叶色翠绿,夏、秋季红花怒放。是布置花境、假山、岩石园和做林下地被的好材料,也可作切花之用。可种植在庭院中,草坪边缘、林旁、稀疏林下或成片种植;
也可做路边、花坛等镶边植物或点缀于岩石缝隙。 鳞茎可作为农药。换锦花粉可作建筑涂料。换锦花碱可供入药,种球可供入药,有祛痰、利尿、解毒、催吐之功。治喉风、水肿、痛疽肿毒、疗疮等病症,但有毒,应慎用。
换锦花多数生长于阴潮的环境,是属于十分耐荫的植物。故园林配置时可以广泛地作为林下地被植物来应用。然而,经多年栽培实验,以上各类品系也十分耐干旱,在强光照、干旱条件下,其开花、长叶情况良好,此外,它们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但以肥沃之地生长好、花朵多、艳丽。这些生态适应性为应用各类石蒜品系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换锦花的养殖方法:换锦花适应性强,易栽培,喜阴湿,耐寒,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土,有夏眠和冬眠习性。换锦花需要足够的肥料,在花茎和叶长出前要充分浇水和施肥。冬季鳞茎无需覆盖保暖,即可安然越冬。病虫害很少,偶发腐烂病和黄条纹病毒病,种植前可用2%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鳞茎1小时,晾干后栽培。
栽培环境:换锦花喜爱温暖的气候,上旬播种的换锦花,此时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旬平均气温24℃,适宜换锦花生长。 换锦花喜阳,喜半阴,喜湿润,耐干旱,稍耐寒,土壤宜选择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及石灰质壤土为好。
换锦花的繁殖方式
繁殖:换锦花以分球繁殖为主,春、两季用鳞茎分栽。一般4-5年分球1次。种子繁殖常以秋播,当年长生幼根,翌春萌生小球,秋季幼叶萌发出土,实生苗培植5-6年后开花。
栽培:换锦花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在一般土壤中均能生长。种植时施加基肥,抽花茎或放叶前要充分浇水,并追施2次肥,有利于花茎和叶片出土生长整齐。冬季鳞茎露地越冬。
病害防治:换锦花很少有病虫危害,有时发生腐烂病和黄条纹病毒病,种植前可用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鳞茎1小时,晾干后栽植。换锦花在开花后应剪去花葶,以减少养分的损失,保持株丛整齐。 换锦花的管理粗放,病虫害很少,常见的害虫有蛴螬,发现后应及时采用辛硫磷或敌百虫等药物(按说明书使用)进行防治。
换锦花的园林用途:换锦花多数生长于阴潮的环境,是属于十分耐荫的植物。故园林配置时可以广泛地作为林下来应用。换锦花8-9月开花,淡紫色,十分幽雅。适用于多年生混合花境、林下丛栽,也宜作盆栽和切花。
换锦花属植物的最大缺点是在5-6月份会出现叶枯后开花前的林地裸露,故植物配置时,可用以下三个基本模式: 吉祥草、麦冬等+换锦花品系适用于荫湿林地绿化,麦冬、阔叶麦冬、沿阶草等+换锦花品系适用于光照强、土壤干燥地栽培,一年生的低矮花卉+换锦花品系适用于花坛栽培。
在园林绿地栽培时,一般的栽植密度为株距15-20cm、行距40m,行间种植1行其他常绿种、即每平方米栽种12-16球,配置时如以球茎较小,价较低的红色品系为基调,可以适当加密,这种配置,栽后就可以达到预计的景观效果。
换锦花的文化背景
文献描述:《植物名实图考》引《南越笔记》云:脱红换锦,脱绿换锦,此换绵之所以名也。叶似水仙,冬生,至更而落。独抽一茎二尺许,作十余花,花比鹿葱而大,或红或绿,叶落而花,故曰脱红、脱绿;花落而叶,故曰换锦,花与叶两不相见也。按此即石蒜一类。惟花肥多,茎粗稍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