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花(学名:Lilium pumilum )是百合科草本植物,株秆高30—40厘米,茎上生叶,细长纤弱,狭长如松叶。花被片长3-4.5cm,宽5-7mm,反卷,无斑点或有少数斑点,花药具红色花粉,花春末夏初开放,花下垂,花瓣向外反卷,色鲜红,通常无斑点。

有时近基部有少数斑点,有光泽,具清香,甚美丽。蒴果近球形,直径1.7-2.2cm。生于向阳山坡;或有栽培。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

形态特征:山丹丹花鳞茎卵形或圆锥形,鳞片矩圆形或长卵形。地上茎高达60—80厘米;有小乳头状突起,有的带紫色条纹。山丹丹花的叶散生,多数集中在茎的中部,条形,长可达10厘米,中脉下面突出,边缘有乳头状突起。

山丹丹花的花1一20余朵排列成总状花序,有香味;花被鲜红色,通常无斑点,有时近基部有少数斑点,长约5厘米,强烈反卷;蜜腺两边有乳头状突起;花丝长约2.5厘米,黄色,花粉近红色;子房长约1厘米,花柱约长于子房1倍;柱头膨大,3裂。山丹丹花的蒴果矩圆形。山丹丹花的花期6~8月份,果熟期9~10月份。

生长习性:山丹丹花喜沙质或肥沃的湿润微酸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仍可生长在大多数类型的土壤中,多生于阴坡疏林下,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无直射强光的环境中,但仍需充足光照和适宜湿度,否则不能良好生长,而土壤的排水性能是影响山丹百合生长的关键,因此最好栽培在地势高的地方。

山丹丹花的栽培技术

山丹花为耐寒性花卉,能耐—2℃。选择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壤上种植。百合宜深栽,因此要深翻土地,至少30厘米深。栽植深度依品种与球茎大小而定,一般为鳞茎高度的5倍~6倍,壤土稍浅,砂土稍深。

翻地前施农家肥每公顷333千克加过磷酸钙50千克做基肥,新根发生后,芽开始萌动时(约4月中旬)可施一次追肥;开花初期再施一次追肥,可用腐熟人粪每公顷200千克或5:10:10氮、磷、钾液态复合化肥,浓度为 100升水加 250克氮磷钾浇灌。

山丹花忌连作,最好每隔2—3年与其他作物轮作,按鳞茎大小分区种植,便于管理。大球能开花的当年开花,当年不能开花的培养1—2年养成大球后就能开花。秋季不能栽种的应贮存在湿润砂土中保持10%的湿度,到春季再种。

种植株行距:大球30厘米x 40厘米,次球20厘米x30厘米,小球可开沟撒播,沟深7厘米—8厘米,沟宽20厘米,间距25厘米,种后覆土3厘米一4厘米。幼苗期经常中耕除草保持行间表土疏松,防止杂草孳生。

后期部分植株地表已有根系发生,茎叶繁茂空隙度变小,为避免伤根,少中耕或不中耕,杂草可用手拔除。如为繁植种球应及时摘去花蕾,以便集中养分使鳞茎球膨大。

山丹花性喜向阳干燥,根部适宜冷凉而忌酷热,高温多湿条件下易罹病害。鳞茎秋植后萌发基生根,入冬前新芽萌发,翌春方破土而出,并在表土下形成茎生根。4—5月地上部迅速生长,顶部形成花蕾。6一7月开花,8月地上部渐趋枯萎,9月地上部枯死留下休眠鳞茎。

百合花以鳞茎繁殖为主,也可用鳞茎瓣插播,有些品种如卷丹百合可珠芽繁殖。繁殖器官不同,到达开花所需时间也不同。小鳞茎需l—2年、鳞片插播3年,珠芽繁殖2—3年,播种繁殖3—4年开花。

山丹丹花的繁殖方式

山丹丹花可以有性或无性方式繁殖,其中常用无性繁殖,而最常用且繁殖系数最高的是鳞片扦插法,其他方法包括茎叶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可于春末或中秋栽种鳞茎,上覆土10-12厘米。

大鳞茎行距和株距为35×15厘米,小鳞茎则要稍密集栽培。早春时要防止兔子和蛞蝓等动物侵害,因为如果嫩芽全被啃食,当年鳞茎会失去活性,不能继续生长。

播种繁殖:播种繁殖则需在冬末至早春时将种子稀疏的埋入土中并放进冷床,2-4周后发芽,移栽时要极为注意,不能伤害幼苗,不过很多人并不移植,而是使其在盆中生长,直到第二年枯萎。山丹百合生长时应定期施肥。

鳞茎休眠时可切分,每盆中埋入2-3块,培养至少一年后在鳞茎休眠时定植,这需要在秋季落叶后进行,并立即移植,而在初秋时就可以剥下鳞茎上的鳞片,这些鳞片上长有小鳞茎。如将鳞茎保存在温暖的泥炭内,可生长出球芽。这些球芽可在温室内培育,生长到足够大小时即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