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姜花(学名:Hedychium coccineum Buch.-Ham.),姜科,姜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m。叶片狭线形,穗状花序多较稠密,圆柱形,花红色。蒴果开裂,种子红色。6-8月开花,10月结果。

红姜花产中国西藏、云南南部、广西。生于林中, 山谷林下,山谷林缘路边阴湿灌丛,山坡林中,山坡密林中,杂木林中阴湿地。印度、斯里兰卡亦有分布。红姜花繁殖采用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或组织培养法。该种花极美丽、可栽培供观赏。

形态特征:红姜花为陆生或附生草本,具块状根茎。茎高1.5-2米。叶片狭线形,长25-50厘米,宽3-5厘米,顶端尾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两面均无毛;无柄;叶舌长1.2-2.5厘米。

红姜花为穗状花序稠密,稀较疏,圆柱形,长15-25厘米,径6-7厘米,花序轴粗壮,无毛或被稀疏的长柔毛;苞片革质,内卷或在稠密的花序上较扁平,长圆形,急尖或钝,长3-3.5厘米,顶端被疏柔毛,稀无毛,内有3花;花红色,花萼长2.5厘米,具3齿,特别是顶部被疏柔毛;

红姜花的花冠管稍超过萼,裂片线形,反折,长3厘米;侧生退化雄蕊披针形,长2.3厘米,唇瓣圆形,径约2厘米或较小,深2裂,基部具瓣柄;花丝长5厘米,花药干时弯曲,长7-8毫米;子房被绢毛,长2.5-3毫米。红姜花的蒴果球形,直径2厘米;种子红色。

生长习性:红姜花为半荫生植物,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耐热、抗病,不耐瘠瘦。红姜花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能耐零下-3℃低温而地上部分不枯萎。红姜花对土壤适应性强,但以有机质丰富、肥沃、排水良好之壤土或砂性壤土种植最好。

红姜花的养殖方法:红姜花一般采用分根繁殖,可于春季结合换盆进行。种植时需施足基肥,生长期追施1-2次稀薄氮肥,当开始抽出花茎时加施磷、钾肥,使花茎坚挺,花色艳丽。

土壤:土壤必须经常保持湿润,在冬季休眠时须稍干燥。春夏为分株移植适期,挖掘苗木宜带有地下块茎,地上茎叶可剪去2/3,再行栽植。栽培土质以肥沃而不易干旱之土壤为佳,排水需良好。

全日照、半日照或半湿荫处均能生长正常。若栽培处经常保有湿度或靠近水源,发育更旺盛。成株能自然成丛,花谢后可将开花茎翦除,或必要时适时整形修剪,剪去残枝或枯叶,以利通风。

施肥:红姜花用腐熟堆肥或天然肥,每二个月施用一次。若栽植于花坛,土质干旱,可在苗木定植时,在植株基部四周挖掘环状小凹沟,灌水后,水能滞留于凹沟内,充分湿润根部,助长生育。繁殖除采用分株法外,成株开花后,花苞内之小花凋谢后亦能结实萌芽,产生多数芽体,可采取栽植育苗。

在广州种植红姜花能结种子,但数量少,不宜大规模繁殖,因此靠有性繁殖的意义不大。通过分株繁殖的速度也很慢,因红姜花本身的生长势、分生能力都较弱,不像其它的姜花品种,因此通过分株繁殖不是理想的办法,研究已通过组织培养法实现快速工厂化育苗。

种植:红姜花宜春秋季种植,单行或双行植,定植株行距(20-40)×(20-40)厘米,亩用种苗约4000株。其植株分生能力较弱,最好采用合理密植的方式栽培。

病虫防治:一般种植3年后,地下根茎容易老化,植株再生能力和抗性减弱,导致病虫害加重和病弱株增加,影响产品质量。所以应重新分株安排新地进行轮作,才有利于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保持植株生长强健,促进植株再生能力,获取较高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该种主要有螟虫(钻心虫)钻蛀心部危害、斜纹夜蛾咬食幼嫩叶片、蝼蛄危害地下块茎等。一般在开花初期5、6月份易受钻蛀性螟虫危害。成虫产卵于叶腋或植株顶部,孵化后钻蛀进入而危害心部,造成植株顶部枯死,不能开花或折断花枝,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在防治上要预防为主,注意观察,提前喷药,抓住在成虫产卵期、幼虫前期喷药。可用敌百虫800倍液或巴丹1000倍液、乐斯本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喷施三次以上即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