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睡莲是白睡莲的变种,多年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叶纸质,近圆形,直径10-25厘米,基部具深弯缺,裂片尖锐,行或开展,全缘或波状,叶缘有浅三角形齿牙,两面无毛,有小点;幼叶紫红色。

老时上面转为墨绿色,有光泽,下面暗紫红色,叶柄长达50厘米。叶圆形或近圆形,基部深裂,幼叶紫红色。老时上面转为墨绿色,有光泽。花大,直径30-34厘米,玫瑰红色。红睡莲较耐寒,中国江南地区冬季不加保护能安全越冬。喜强光,通风良好,有树荫的池塘。分布于中国、印度、高加索地区及欧洲。

形态特征:红睡莲的叶纸质,近圆形,直径10-25厘米,基部具深弯缺,裂片尖锐,行或开展,全缘或波状,叶缘有浅三角形齿牙,两面无毛,有小点;幼叶紫红色。老时上面转为墨绿色,有光泽,下面暗紫红色,叶柄长达50厘米。

红睡莲的花大,直径30-34厘米,玫瑰红色,芳香;花梗略和叶柄等长;萼片披针形,长3-5厘米,脱落或花期后腐烂;花瓣20-25,白色,卵状矩圆形,长3-5.5厘米,外轮比萼片稍长;花托圆柱形;花药先端不延长,花粉粒皱缩,具乳突;柱头具14-20辐射线,扁平。

生长习性:红睡莲较耐寒,中国江南地区冬季不加保护能安全越冬。红睡莲喜强光,通风良好,有树荫的池塘。对土质要求不严,pH值6-8,均可正常生长,最适水深25-30厘米,最深不得超过80厘米。

喜富含有机质的壤土。3-4月萌发长叶,5-8月陆续开花,每朵花开2-5天。花后结实。10-11月茎叶枯萎。翌年春季又重新萌发。红睡莲生于池沼、湖泊中,一些公园的水池中常有栽培。

红睡莲的繁殖方式

分株繁殖:睡莲主要采取分株繁殖。耐寒种通常在早春发芽前3-4月进行分株,不耐寒种对气温和水温的要求高,因此要到5月中旬前后才能进行分株。分株时先将根茎挖出,挑选有饱满新芽的根茎,切成8-10厘米长的根段,每根段至少带1个芽,然后进行栽植。

顶芽朝上埋入表土中,覆土的深度以植株芽眼与土面相平为宜,每盆栽5-7段。栽好后,稍晒太阳,方可注入浅水,以利于保持水温,但灌水不宜过深,否则会影响发芽。待气温升高,新芽萌动时再加深水位。放置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处养护,栽培水深20-40厘米,夏季水位可以适当加深,高温季节要注意保持盆水的清洁。

播种繁殖:睡莲也可采用播种繁殖,即在花开后转入水中,果实成熟前,用纱布袋将花包上,以便果实破裂后种子落入袋内。种子采收后,仍须在水中贮存,如干藏将失去发芽能力。在3-4月进行播种,盆土用肥沃的粘质壤土。

盛土不宜过满,宜离盆口5-6厘米,播入种子后覆土1厘米,压紧浸入水中,水面高出盆土3-4厘米,盆土上加盖玻璃,放在向阳温暖处,以提高盆内温度。播种温度在25-30℃为宜,经半个月左右发芽,第二年即可开花。

红睡莲的园林用途:在中国荷文化史上,盆荷这种形式出现之初只是被用于私家庭院观赏。盆栽和池栽相结合的布置手法,提高了盆荷的观赏价值,在园林水景和园林小品中经常出现。睡莲水石盆景是一种新的盆景。它是睡莲盆栽与水石盆景的有机结合,既体现山石的刚毅挺拔,又显示矑的娇艳妩媚。

红睡莲的文化背景:在古希腊、古罗马,睡莲与中国的荷花一样,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常被作供奉女神的祭品。在新约圣经中,也有“圣洁之物,出淤泥而不染”之说。

在古埃及神话里,太阳是由荷花绽放诞生的,睡莲因此被奉为“神圣之花”,成为遍布古埃及寺庙廊柱的图腾,象征着“只有开始,不会幻灭”的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