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羽玉(学名:Lophophora williamsii)是一种细小及无刺的仙人掌。原产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南部至墨西哥,主要在奇瓦瓦沙漠、塔毛利帕斯州及圣路易斯波托西州生长。乌羽玉的花语:美轮美奂。
又名僧冠掌,爱好者俗称“乌鱼”、“鱼”,系仙人掌科乌羽玉属多肉植物。老株丛生,萝卜状肉质根;球体扁球形或球形,表皮暗绿色或灰绿色;株高5~8厘米,棱垂直或呈螺旋状排列,顶部多绒毛,刺座有白色或黄白色绒毛;小花钟状或漏斗形,淡粉红色至紫红色;浆果粉红色,棍棒状,有10余粒黑色种子。
形态特征:羽玉属植物。产于墨西哥北部。植株具粗大的肉质根,在原产地根部的体积比茎部大好多倍。茎球状,球体柔软,表皮为绿色或灰绿色。棱沟呈螺旋形排列但不明显。植株顶部的生长点多生绒毛,灰白色。
刺座圆形,很大。刺退化,被绵毛取代。花小而短,花期短,直径约在1厘米左右,淡红色。果实呈棍棒形,红色或粉色。每个果实约有10到30粒种子不等,可自花授粉繁殖。
乌羽玉的冠部会长出地面,呈盘状。若适当的处理,根顶部会形成愈伤组织,并令根部不会腐烂。若收割不宜,整棵乌羽玉都会死掉。乌羽玉在德克萨斯州南部能在野外生长,但因过度收割而被州政府列为濒危物种。
生长习性:乌羽玉原产墨西哥中部和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荒漠地区,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怕积水,耐干旱和半阴,要求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冬季较耐寒,夏季耐高温,适应性较强。
主要在海拔100-1500米生长,间中会在奇瓦瓦沙漠高达1900米处生长,也会在塔毛利帕斯州较温和气候的地区生长。要求排水良好的沙质土,栽培宜用较深的筒盆,盆低需多放大粒的石头方便排水透气。喜充足的阳光通风良好的环境。夏季干旱炎热时节需防红蜘蛛危害。
乌羽玉的繁殖方式:繁殖方法有播种、嫁接、扦插。
播种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由于种子细小,覆土不宜过厚,并罩上塑料薄膜或玻璃将其“闷”起来,以利于种子发芽,播后7~10天出苗。嫁接采用平接法,砧木可用草球、金琥、龙神柱、袖浦柱等,三棱箭与乌羽玉缺乏亲和力不宜采用;
接穗可用实生苗或大球萌发的小球,有些品种不易产生仔球,也难采到种子,可将顶部生长点破坏,促其萌发仔球,待仔球长到一定大小时取下嫁接或扦插。扦插多在生长期进行,应据球体伤口的大小,晾1、2周,伤口较大的要晾1个月,待伤口干燥后,插于粗沙或蛭石中,保持土壤稍有潮气即可。
播种可在4~5月进行。播种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盆土用经过蒸气消毒的素砂土,用盆浸法将盆上浸湿后,将种子均匀地撤播在土壤表面,由于种子细小,不用覆土,在播种盆上盖玻璃片以保持湿度,再盖一张白纸以避免阳光直射。昼夜温差在15~25℃之间,10天左右可发芽。
嫁接,砧木宜采用仙人球属中的花盛球、短毛球等。嫁接应选择接穗和砧木都生长旺盛、体液充足时进行,气温在20-25℃时成活率最高,一般春季到初夏期间嫁接效果最好。
操作时先在砧木适当高度用利刀横切,切除生长点,再沿切面边缘作20度-45度切削,紧接着将接穗下部横切一刀。接穗切好后立即放置在砧木切面上,放时将接穗与砧木的微管束对准。
接穗放好后可用细线先作纵向捆绑,再作横向圈缩勒紧。嫁接后的植株可移至避风的半阴处,盆栽到砧木在愈合期内一般不要浇水。嫁后在25℃左右的温度下10天左右可拆线,如切口无异常颜色,接穗饱满,接合处全部或大部分已经粘连在一起,则说明嫁接成功,此时可往盆内浇水,并逐步见光。
扦插多在生长期进行,将切下的子球或嫁接苗上取下的穗球,放在通风干燥处风干,当球体萎缩脱水时,将球体摆放在潮湿的素砂土上,在球体上盖一张白纸以避光。保持盆土湿润,一个月左右可生根,生根后埋入培养土中定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