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发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书画、戏曲、中医一样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国粹之一。但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动荡和闭关锁国政策,同广大世界缺乏盆景艺术的交流,竟致被各国把对盆景艺术悉心研究、广事宣扬的日本,误认为盆景艺术的发源地。

新中国成立后,内地盆景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因受制于当时极左思潮,也没有机会为世界各国所了解。直到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及盆景艺术的国际交流日益增多,才逐渐被世人所认识。不过,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内地的盆景艺术仍然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这里通过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盆景艺术的现状的扼要介绍,以期促进同世界各国盆景艺术的了解与交流,并从中受到启迪,打破故步自封和各自为政的局面,立足国内,放眼全球,让中国盆景更好地大踏步走向未来。

与深受日本盆景影响的欧洲盆景不同,非洲盆景则是在中国盆景薰陶下发展起来的。在1 950 年,两个中国人把中国盆景带到南非,从而引起当地人对盆景艺术的兴趣,非洲地处热带,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极为有利,资源也十分丰富,为盆景的拓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在中国人的指导和帮助下,盆景艺术得到较快的传播,盆景爱好者也日益增多,其艺术风格也近似中国的岭南派,但缺乏变化,总的说来比较单调。常用树种以金合欢、橄榄、猴面包树、非洲朴、刺桐等为主。

台湾盆景:台湾省以其多山兼有平原,气候湿热,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加之海上交通发达,在经济、文化各个方面同世界各国交往频繁,为盆景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台湾盆景既受岭南派的影响,同时又受日本盆栽(非中国盆景孕育期的“盆栽”)的影响。

既不同于南派的“蓄枝截干”,又不同于北派的“蟠干扎片”,主张占朴苍劲,典雅自然。不过,由于台湾比较着重盆景的商品化,因此强调作品造型的形式趣味,不太追求作品的深层内涵。

在选材和技法上要求树干粗壮,收缩自然,比例协调,层次分明,根部发达并向四面幅射。常用树种有:黑松、榕树、五针松、真柏、榉树、朴树、海芙蓉、枫树等。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盆景同日本盆栽的关系格外密切,日本一年一度的盆栽展览,都要邀请台湾盆景参加,以致台湾盆景的主要造型样式都模仿、脱胎于日本盆栽的造型样式,但又力求保持中国盆景(特别是岭南派)的传统风格。

源于日本的舍利干、神枝造型,在台湾盆景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并从以松、柏为主发展扩大到其他树种,白骨化的舍利干、神木同翠绿的枝叶相映成趣,很有特色。受日本盆栽造型影响较大的“造型木”式,端庄、稳重,甚至可以说有一点“霸气”。矮壮型可看作是参天大树的矮化,结构严谨,极具功力,在台湾盆景中颇有一定的代表性。

其他如丛林式、悬岩式等等,则更接近于岭南风格,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不拘一格,赋于新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包括从其他国家有选择地引进适宜于盆景栽培的树种,积极地提倡多样化、高档化、科学化,调动一切有利手段,主动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是台湾盆景得到迅速稳妥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