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又被称为洋苏草、南丹参、石见穿,为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早在16世纪,这种散发着特殊香味的植物就已深入到英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当时,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茶叶尚未传到英国,那里的人们就用鼠尾草泡水当茶喝,既清热解渴,又经济实惠,所以,鼠尾草被称作“穷人的香草”。
鼠尾草的植株不高,呈丛生状,全株被有柔毛,株高在30~100厘米。其须根密集,茎干直立,为四棱形,茎干上有凹槽,被有疏长柔毛,下部往往略木质化。其叶片对生,为一至多回羽状复叶,叶形为长椭圆形、长菱形或披针形,绿色叶脉明显,下面具腺点。它对土壤要求不高,在土质较为疏松的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上都能良好生长,在我国浙江、安徽、四川、江苏、江西、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大地区的山野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均有野生鼠尾草生长。
说道鼠尾草,不得不说说它的药用价值,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药用植物,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早在亚述时期,古阿拉伯人就将其称为“长生不老药”。在古罗马人的眼中,鼠尾草则是一种能够治愈所有疑难杂症的神奇植物,其学名Salvia japonicaThunb来自于拉丁字根Salvare,意思是“治疗”或“拯救”。在罗马圣书中,也有将鼠尾草视为万用药的记载。因此,在南欧地中海沿岸地区,广泛流传着“五月吃鼠尾草,可以长生不老”“种鼠尾草的人家不会死人”“种植鼠尾草,有毒的癞蛤蟆不会靠近”等各种说法。
长期以来,鼠尾草在欧洲一直都是极受推崇的药草。尤其是鼠尾草独具的抗菌、防疫、防腐和促进机体柔软、组织收缩的功能,早在中世纪的欧洲就已被广泛认识,人们在除秽、辟疫以及治疗便秘、疟疾、感冒等疾病时,都会首选鼠尾草。
由于鼠尾草富含芳香挥发成分,有明显的镇静效果,可有效舒缓副交感神经,使人的反应加快,记忆力明显增强,适用于疗愈疲惫、沮丧和哀伤等负面状态,因此,在中世纪,鼠尾草就已被当作改善神经系统的补药成分之一。另外,这种植物还被广泛用于清洁牙龈、洁白牙齿,说明早在那个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鼠尾草对净化颚、喉、胃黏膜以及口腔溃疡和齿龈发炎的疗效。在17世纪之前的英国,鼠尾草茶一直是最受欢迎的饮料。人们发现,饮用这种香草茶不仅能帮助消化,有益于改善胃口不佳的状况;而且能促使排尿,对肝肾均有好处,可有效改善便秘、肥胖、水分滞留等病症。
鼠尾草虽然是舶来物种,但中国人对其药用价值的认识也较为深入,非常擅长应用这种草药。中医认为,鼠尾草性苦,微寒,无毒。其花和叶均可入药,主治鼠瘘寒热、下痢脓血不止以及不孕不育症。汉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中不仅记载鼠尾草“田野甚多,人采作滋染皂”外,还称这种药草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一定功效,说明当时的人们对鼠尾草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对鼠尾草给出了更为详尽的介绍,还详细记载了用鼠尾草治疗多种疾病的用药方法。
现代医学证明,鼠尾草对女性生殖系统确实极有益处,其作用和雌激素类似,能调节月经周期,帮助受孕,对更年期尤其是汗频不止的问题也极有帮助。同时,由于鼠尾草具有杀菌灭菌、抗毒解毒、驱瘟除疫功效,对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以及其他各种水肿、痢疾也颇有效果。在我国民间,云南鼠尾草、甘西鼠尾草等多个品种的鼠尾草都是人们长期广泛使用的中草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鼠尾草具有较强的通经和退乳功效,不可在怀孕及哺乳期间使用,以免带来危害。
以干燥的鼠尾草叶片为原料提取的鼠尾草精油,是一种淡黄绿色近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香草气味,高度浓缩了鼠尾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常用于缓解一般性感冒、黏膜发炎、支气管炎和细菌感染。
将适量的鼠尾草精油滴于温水之中,用毛巾浸湿拧干后敷于面部,并按压面部穴位,使面部肌肤吸入精油的分子,可有效平衡油脂分泌,改善毛孔粗大和皮肤的干癣、湿疹、溃疡、疮痛等问题。鼠尾草精油还有助于伤口止血结痂,且能促使暗沉的皮肤变光、变亮。取适量鼠尾草精油与葡萄籽油和迷迭香精油混合,敷于患处轻柔按摩,可消除暗疮愈后的血印和其他部位的淤血。
鼠尾草精油还有通经、活血、止痛的作用。在泡脚的热水中滴入几滴鼠尾草精油,不仅能去除脚气、脚臭,还可以达到舒经活络的目的。对于运动过度导致的肌肉劳损,鼠尾草精油也能帮助恢复。此外,鼠尾草精油还可治疗肌肉的纤维组织炎和颈部僵硬引发的斜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