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是山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山,西临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南与长治市、临汾市相交,东北与阳泉市相连,西南与吕梁市接壤,是山西省的铁路、公路枢纽之一,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古老而活跃的现代化城市。
晋中市下辖1个市辖区、9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榆次区。晋中是太原经济圈核心城市,2017年晋中市区(榆次)被列入太原市区规划范围。晋中是晋商故里,纵横商界600年,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西方学者把山西商人同犹太商人相媲美。晋中还是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2017年2月,晋中市入选国家重大市政工程领域PPP创新工作重点城市。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城市”。
地理环境
晋中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3′─ 114°28′,北纬36°39′─38°06′,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阶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晋商文化旅游区的6县、市、区正好位于晋中西部平川、汾河谷地,但这一地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形仍以山地、丘陵为主。晋中河流以太行山、太岳山中脊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晋中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总的特征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经济
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84.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4亿元,增长2.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8.7%;第二产业增加值595.2亿元,增长4.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6.3%;第三产业增加值578.3亿元,增长8.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274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682美元。
交通
2017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024.7公里,比上年增加36.5公里,增长0.2%;其中高速公路625.0公里。2017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7.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2996辆),比上年末增长9.7%,其中私人汽车51.9万辆,增长10.9%。本年新注册汽车6.7万辆,增长15.5%。年末轿车保有量35.5万辆,增长10.1%,其中私人轿车34.2万辆,增长10.0%。晋中市榆次区距太原武宿国际机场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大(同)西(安)高铁、南同蒲铁路、太(原)焦(作)铁路、阳(泉)涉(县)铁路南北纵穿,石(家庄)太(原)铁路东西横贯。307国道与108国道纵横贯穿整个晋中市,是晋中与外部联系的重要通道,它们和境内的九条省道、青银高速、太佳高速等组成了遍布全市的快速公路交通网络。目前太原至榆次间共规划城际铁路3条线。作为太原、晋中同城化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大大拉近了晋中与太原时空距离的同时,带动两地经济发展。
宗教
晋中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基本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有回、满、蒙、彝、土、俄罗斯、鄂伦春、藏、维吾尔、壮族、锡伯、哈尼、土家等26个少数民族,人口近5000人(2009年),分布在晋中各地。该市也是山西省宗教工作重点市,2009年有5个山西省宗教工作重点县,约13万信教群众分布在晋中11个县的60余个乡(镇)、500余个行政村,有30余处经政府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及140余名宗教教职人员。
人文历史
晋商文化是以整个山西为背景,以商贸为中心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以晋商在中国市场上发迹、称雄为起点,以明、清两代,以致延续到民国时期,以商业为纽带的一系列文化现象。晋中也是民间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集散地:“寒食节”发源于介休,牛郎织女的传说发源于和顺,寿阳传说是寿星的故乡,左权小花戏、祁太秧歌、榆社霸王鞭等民间文化滋养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作的人们。
旅游
晋中文物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星罗棋布,可开发的旅游景点约占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县(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32处。境内现有平遥、祁县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左权龙泉、寿阳方山、榆次乌金山三处国家森林公园。平遥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晋商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两城(平遥古城、榆次老城)、两寺(双林寺、资寿寺)、四山(介休绵山、榆次乌金山、灵石石膏山、寿阳方山)、五院(曹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庄园)”等景点是山西省旅游热线之一。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灵石王家大院被人们称誉为“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以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海内外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