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城市介绍

天水,甘肃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毗邻关中平原,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天水曾名上邽、成纪、秦州,据传是伏羲和女娲诞生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天水市下辖2区5县,总面积1.432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382.9万,其中常住人口332.30万(2016年)。

天水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6家。拥有天水师范学院、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2017年天水实现生产总值614.96亿元,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48.4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11亿元。

天水历史悠久,是秦人、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688年秦国在此设立了邽县和冀县,是中国历史上建城设县最早的地方。境内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麦积山、伏羲庙、南郭寺、水帘洞、大地湾遗址等著名景点和秦安苹果、花牛苹果、甘谷辣椒、天水呱呱、天水捞捞、天水面皮等特产和美食。

地理环境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区域范围为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面积116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9%;南部地区面积265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8.51%。总面积14325平方公里。天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最高峰天爷梁,3120米;最低点牛背村,海拔760米。天水地貌区域分异明显。

天水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为11℃。无霜期185天。天水市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耤(藉)河、颖川河、东柯河、牛头河。还有嘉陵江支流白家河、花庙河、红崖河等。

经济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53.8亿元,较之2010年,五年年均增长10.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27亿元,投资规模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年均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2.42亿元,是2010年的近2倍,年均增长14.3%。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10.22亿元,是2010年的2.34倍,年均增长18.6%;财政支出达到246.5亿元,是2010年的2.04倍,年均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6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9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3.4亿元,是2010年的2.2倍;贷款余额642.6亿元,是2010年的近3倍;直接融资58.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2.6倍。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0:38:42调整为17.6:33.5:48.9。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十一五”末的34.5%提高到49.6%。

天水经济开发较早,20世纪初,雕漆、纺织、面粉等传统工业就开始萌芽。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较快,特别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一批企业相继搬迁天水后,天水逐步发展成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城市,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截至2007年,有工业企业749家,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轻工纺织为主导的区域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400多个系列3200多个品种。

交通

天水地处陕、甘、川交界地带和西安至兰州的中点,陇海铁路穿越全境,G30连霍高速2011年在天水地区全线通车,G310国道、G316国道横贯东西,境内有五条省道,是西陇海线经济带甘肃段的东部起点2003年,全市货运量占全省总量的25%,客运量占全省总量的30%。201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6万人次,是2010年的11倍。全年公路通车总里程1.05万公里。全社会公路客运量2840.05万人,比2014年增长26%;客运周转量18.97亿人公里,增长26%。货运量2896.39万吨,比2014年增长26%;货运周转量50.53亿吨公里,增长26%。

旅游

截止2015年12月31日,天水共有国家3A级及以上景区11个,其中5A级1个(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4A级7个(伏羲庙 、南郭寺 、玉泉观 、甘谷大象山 、武山水帘洞景区 、秦安县凤山景区 、张家川回乡风情园景区),3A级3个(清水温泉度假村、武山木梯寺景区、武山卧牛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