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城市介绍

铜川市是陕西省省辖市,地处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与延安、渭南、咸阳3个地市毗邻。面积3882平方公里,全市下辖宜君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22个镇、6个乡、13个街道、543个村委会、57个居民委员会。201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4.72万。

铜川,原名“同官”,因与“潼关”同音,治所又设在铜水之川,故更名铜川,历史源远流长。铜川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月季变化明显。铜川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铜川新区距西安市区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铜川市先后获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地理环境

铜川市位居陕西中心,陕北黄土高原的南缘,东经108°35′20"—109°29′04",北纬34°48′16″—35°35′16″。东和东南与渭南地区的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接壤,西和南与咸阳地区的旬邑县、淳化县、三原县毗连,北和西北与延安地区的洛川县、黄陵县相邻。在大地构造上,铜川属于中朝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上的鄂尔多斯台向斜(二级构造单元)东南缘渭北隆起带(三级构造单元)。铜川既有鄂尔多斯台向斜南移和“秦岭地轴”南北向侧压,又有渭河地堑张力影响,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形迹方向纷纭。其基本构造格架是:以东西向(280—300°)和南北向(10—30°)构造带为主体,将铜川分为大小不等的块状镶嵌而成的断块式构造。铜川地貌结构比较复杂,山、原、梁、峁、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原广布,梁峁交错,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网状结构。铜川年平均气温为8.9—12.3℃,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极端最高温度出现在南部台原区,为39.7℃(1972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西北部山区,为—21℃(1956年1月7日)。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主要分为两大水系:石川河水系、洛河水系。

经济

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增速较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179.76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144.3亿元,增长8.5%,占比41.4%,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182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7 : 51.9 : 40.4调整为7:51.6:41.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81.4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非煤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总收入36.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06亿元,同口径增长9.3%。财政支出117.63亿元,增长2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91亿元,增长17.2%;教育支出21.11亿元,增长11.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66亿元,增长28.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76亿元,增长51.6%;农林水事务支出15.05亿元,增长17.4%。2017年民生支出较上年增加95.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1.5%。

交通

2017年,铜川市全年公路客货周转量97.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0%。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4301.7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3.99公里,国道93.53公里,省道68.7公里,县道578.17公里,乡道889.11公里,村道2370.15公里,专用公路58.08公里。全年建成县乡油路80公里,通村油路69.7公里。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12.54万辆,其中汽车8.88万辆。

旅游

耀州唐三彩窑窑址遗址博物馆、宋耀州窑窑址遗址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柳公权墓、耀县宋塔、药王山、唐玉华宫遗址、大香山、姜女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