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城市介绍

邵阳,是湖南省下辖地级市,史称“宝庆”。西有雪峰山脉、南有大南山和越城岭—大云山等,北有金龙山-天龙山-猪婆大山,主体在湘中盆地。邵阳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2016年总人口830.08万人。

邵阳有娄邵铁路与湘黔、京广线相接,沪昆高速、320国道横贯东西,二广高速、207国道纵贯南北。资江水运可达洞庭湖。名胜有世界自然遗产崀山风景区、北塔、水府庙、昭阳侯国故城址、武冈法相岩等。2017年6月,邵阳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2016年,邵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0.86亿元,比2015年增长7.9%。

地理环境

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东与衡阳市为邻,南与零陵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接壤,西与怀化地区交界,北与娄底地区毗连;介于北纬25°58’至27°40',东经109°49'至112°57'之间,总面积20876平方千米。邵阳市属江南丘陵大地形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地形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地、平原各类地貌兼有,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和丘陵约占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二,大体是“七分山地两分田,一分水、路和庄园”,东南、西南、西北三面环山,南岭山脉最西端之越城岭绵亘南境,雪峰山脉耸峙西、北,中、东部为衡邵丘陵盆地,顺势向中、东部倾斜,呈向东北敞口的筲箕形。邵阳市地处亚热带,属典型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邵阳市西有雪峰山脉、南有大南山和越城岭、四明山、大云山,北有金龙山-天龙山-猪婆大山,主体在湘中盆地。邵阳市境内溪河密布,有5千米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条,分属资江、沅江、湘江与西江四大水系,主要是资江水系。资江干流两源逶迤,支派纵横,自西南向东北呈“Y”字型流贯全境,流域面积遍及市辖9县3区。

经济

2016年,邵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0.86亿元,比2015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26.8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35.35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58.70亿元,增长11.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20858元,比2015年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21.6:36.6:41.8调整为21.5:35.2:43.3,三产业比重提升了1.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25.70亿元,比2015年增长8.1%,占GDP的比重为67.4%。2016年,邵阳市财政总收入141.25亿元,比2015年增长8.01%。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40.35亿元,增长8.57%,增速高出全市0.56%。全市一般预算收入97.73亿元,增长6.56%,其中税收收入43.49亿元,增长0.26%;非税收入54.24亿元,增长12.20%。全市上划中央收入34.82亿元,增长15.10%,上划省级收入8.71亿元,下降1.24%。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1.60%,相较2015年有所下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480.06亿元,增长11.0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3.65亿元,增长15.18%,医疗卫生支出50.92亿元,增长8.61%,节能环保支出7.57亿元,增长5.84%,农林水事务支出60.59亿元,增长6.49%。

交通

截至2016年底,邵阳市拥有民用车辆75.49万辆,比2015年下降2.0%,其中汽车41.33万辆,增长16.7%,轿车17.68万辆,增长19.9%。公路水路完成货运量2.29亿吨,比2015年下降3.3 %,货物周转量460.43亿吨千米,增长1.9%;客运量1.28亿人,下降4.3%,旅客周转量53.35亿人千米,下降11.9%。明清之际,宝庆府城依资江黄金水道和数条驿道而成为水陆要冲,湘中重镇;民国时期,湘黔公路干线贯穿境内,邵阳县城成为东南与西南商品物资转运枢纽。而今,娄邵铁路连接湘黔铁路干线,经娄底、株洲、长沙而达全国各地。

旅游

新邵白水洞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湘中新邵县境内,核心景区在严塘镇白水村。风景区景点有480多处,一级景点30处,省、市重点保护文物8处。自然景观有“高峡平湖”、“流泉飞瀑”、“地下溶洞群”、“一线天”、“洞天门”、“白龙洞”等。人文景观有寺院、宗祠、牌坊、古墓葬、名人故居等,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抗日战争遗址和李臣典、刘策成、廖耀湘、李文、李公望等名人故居。